贵州中黔合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经济发展高地 生态保护重地 亲海戏水胜地 河湖美丽 海湾争俏

发布时间:2022-02-23 浏览次数:0 编辑:zqhzxsj

 

2000多年前,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自古以来,水一直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对清水的向往与喜爱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

 

就在前不久,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21年度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首批评出的优秀案例,每一处都是水弹奏的乐章。

 

 

美丽中国的生动注脚

 

 

“海湾是中国近岸最有代表性的地理单元之一,是经济发展的高地、生态保护的重地、亲海戏水的胜地。中国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主要海湾约150个,其岸线长度约占大陆岸线总长度的57%。因承载近岸人类开发和排污压力最为集中,海湾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制约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关键。抓住海湾就是抓住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牛鼻子’,也就抓住了建设美丽海洋的关键所在。”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山东省青岛市灵山湾风光。丁立斌摄

 

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灵山湾,海域面积60平方公里,环抱北方第一高岛——灵山岛。历经多年精雕细琢,灵山湾蜕变为“水清、滩净、湾美、岛秀”的美丽海湾,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赢”,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城市阳台,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和市民的“第一会客厅”。

 

近年来,灵山湾投资11.5亿元实施蓝湾整治,海湾自然风貌重现,投资9亿元对7条入湾河流40余公里河道进行治理,水质全部达标,沿湾污水收集处理率100%,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海域优良水质面积连续三年100%,湾内鱼鸥成群,生机盎然,海湾碳汇能力显著提升。

 

灵山湾入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也得益于“湾长制”的推行。2017年,青岛在全国率先推行“湾长制”,每月通报巡湾情况,不仅如此,还实行“湾长+检察长”等工作机制,实施“片区+网格”管理。同时,灵山湾成立了全国首个由渔民自发组成的民间海洋环保组织,人人争做“海卫士”,爱海护海蔚然成风,全国首个智慧海洋管理平台也在此建成,织就了一张沿湾综合管控“蓝色天网”。

 

近海亲海、人海和谐,“车行观海、骑行慢道、亲水步道、观景平台、休憩驿站、视觉通廊”等尽显灵山湾的人文与自然双魅力,灵山湾成为青岛的蓝色生态名片,带动世界博览城等百亿级项目入驻,成为发展绿色经济的新支点。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河湖,水清滩净、岸绿湾美、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不光是美景,也是大家身边的优质生态产品,是建设美丽中国好经验、好做法的集中体现。”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的保护与建设,涌现了一批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优秀案例。”

 

 

特色鲜明的地方实践

 

 

“首批18个美丽河湖案例各具特色,但都是河湖水生态系统良好、水环境优美,体现了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流域要素统筹推进、系统治理的思路,具备在全国立得住的好经验、好做法,满足成效好、能持续、可复制的要求。”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高原湖泊,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中的邛海,便是特色鲜明,它不仅是四川省第二大天然淡水湖,也是西昌乃至全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的“母亲湖”,既调节西昌区域小气候,又是城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

 

20世纪60至90年代,由于围海造田、填海造塘、餐饮住宿等无序发展,近2/3的邛海湖滨湿地遭到严重破坏,滩涂和原生湿地基本消失,水鸟和本土物种减少,邛海湿地生态功能日趋降低,水质从Ⅱ类降至Ⅲ类及以下,当地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如何才能让城市发展与邛海生态保护协同共生?“修复一片湿地,救活一个湖,造福一方百姓”的治理理念,逐渐成为西昌人民的共识。

 

1997年,《凉山彝族自治州邛海保护条例》出炉,为依法治湖和保护邛海流域生态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有了法律支撑,退人、退房、退田、退塘,还湖、还水、还湿地的“四退三还”工程在邛海如火如荼展开,天保工程人工造林、退耕还林、邛海周边生态修复各类造林项目也接连启动,截至2021年11月,邛海累计实施人工造林11.816万亩。

 

在一系列治理措施的作用下,邛海水域及湿地面积从2006年不足27平方公里恢复到34平方公里,整个邛海的35公里湖滨带得到修复,环湖林草覆盖率达到92%,为多样生物的栖息繁衍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近年来湿地内共有维管植物498种、鸟类210种,其中2021年新增鸟类15种。在生态向好的情况下,邛海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有效保障了周边居民的饮水安全。

 

水质越来越好的邛海成了远近闻名的景区,游客纷至沓来,西昌市也因此形成了山、水、城相依相连的景观格局,城市宛如行走在山水之间,将独特的高原湖泊景观资源融合发展为优势生态旅游资源,探索出一条高原湖泊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之路。

 

 

发挥榜样的力量

 

 

综观这26个优秀案例可以发现:山东马踏湖,浙江下渚湖、浦阳江(浦江段)等案例,通过实施流域“治保用”系统治理、五水共治等措施,实现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安徽新安江(黄山段)、内蒙古哈拉哈河(阿尔山段)、北京密云水库、四川邛海、福建霍童溪(蕉城段)、泸沽湖(云南部分)等案例,注重立法保障、空间管控、流域协作、生态补偿、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长效机制建设,水质稳定保持为优良;青岛灵山湾、秦皇岛湾北戴河段等案例,强化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多措并举,提升海湾生态环境质量;盐城东台条子泥岸段、汕头青澳湾等案例,采取立法保护、网格化监管、公众参与、智慧化监管、科普宣传等保护监管措施,从严保护优良的海洋生态环境。

 

 

 

近年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通过大整治、大保护,让新安江尽显山环水绕的返璞归真之感。郑宏摄(人民图片)

 

 

 

泸沽湖里格半岛景色。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摄

 

可以说,每一个优秀案例中都如同一个榜样,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可供借鉴。

 

哈拉哈河是中蒙国际界河,也是呼伦湖两大源头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历史上,阿尔山市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而建,但由于环保意识淡薄、保护机制不健全、过度采伐导致流域森林覆盖率急剧下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无序采石挖沙导致哈拉哈河湿地及岸线破坏严重,生态空间被挤占,河道自净能力与河湖生物完整性持续变差。

 

在生态危机面前,阿尔山市开始转变发展方向,确立了“生态立市”的绿色发展理念,按照“水源涵养恢复+河流廊道修复+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产业反哺”的思路,实施了一系列流域修复治理工程,不断促进流域生态价值转化。

 

阿尔山市于2002年开始实施禁牧退耕,2012年林区实行禁伐,流域实施天保工程600万亩,公益林管护、封山育林、植树造林85万亩,水土流失治理10万亩,建立了樟子松封育管理区。阿尔山市结合河长制,将哈拉哈河的治理纳入全市的生态系统治理之中,经过多年持续努力,哈拉哈河流域生态系统全面恢复,水源涵养能力稳步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人水和谐景观全域显现。

 

哈拉哈河这条国界河流、口岸河流从因生态优良而兴起到资源枯竭而衰落,再到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转化的过程,既是以河湖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助力经济绿色发展转型的生动案例,也为国界河流打造品牌价值、塑造国际形象,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提供了借鉴参考。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聚焦各地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的突出问题、主要做法、治理成效、经验启示,宣传推广成效好、能持续、可复制的好经验好做法,组织开展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实地调研,充分发挥基层创新生动鲜活的榜样作用,推动形成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有机结合的工作体系,把我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2000多年前,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自古以来,水一直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对清水的向往与喜爱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

 

就在前不久,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21年度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首批评出的优秀案例,每一处都是水弹奏的乐章。

 

 

美丽中国的生动注脚

 

 

“海湾是中国近岸最有代表性的地理单元之一,是经济发展的高地、生态保护的重地、亲海戏水的胜地。中国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主要海湾约150个,其岸线长度约占大陆岸线总长度的57%。因承载近岸人类开发和排污压力最为集中,海湾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制约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关键。抓住海湾就是抓住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牛鼻子’,也就抓住了建设美丽海洋的关键所在。”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山东省青岛市灵山湾风光。丁立斌摄

 

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灵山湾,海域面积60平方公里,环抱北方第一高岛——灵山岛。历经多年精雕细琢,灵山湾蜕变为“水清、滩净、湾美、岛秀”的美丽海湾,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赢”,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城市阳台,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和市民的“第一会客厅”。

 

近年来,灵山湾投资11.5亿元实施蓝湾整治,海湾自然风貌重现,投资9亿元对7条入湾河流40余公里河道进行治理,水质全部达标,沿湾污水收集处理率100%,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海域优良水质面积连续三年100%,湾内鱼鸥成群,生机盎然,海湾碳汇能力显著提升。

 

灵山湾入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也得益于“湾长制”的推行。2017年,青岛在全国率先推行“湾长制”,每月通报巡湾情况,不仅如此,还实行“湾长+检察长”等工作机制,实施“片区+网格”管理。同时,灵山湾成立了全国首个由渔民自发组成的民间海洋环保组织,人人争做“海卫士”,爱海护海蔚然成风,全国首个智慧海洋管理平台也在此建成,织就了一张沿湾综合管控“蓝色天网”。

 

近海亲海、人海和谐,“车行观海、骑行慢道、亲水步道、观景平台、休憩驿站、视觉通廊”等尽显灵山湾的人文与自然双魅力,灵山湾成为青岛的蓝色生态名片,带动世界博览城等百亿级项目入驻,成为发展绿色经济的新支点。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河湖,水清滩净、岸绿湾美、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不光是美景,也是大家身边的优质生态产品,是建设美丽中国好经验、好做法的集中体现。”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的保护与建设,涌现了一批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优秀案例。”

 

 

特色鲜明的地方实践

 

 

“首批18个美丽河湖案例各具特色,但都是河湖水生态系统良好、水环境优美,体现了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流域要素统筹推进、系统治理的思路,具备在全国立得住的好经验、好做法,满足成效好、能持续、可复制的要求。”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高原湖泊,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中的邛海,便是特色鲜明,它不仅是四川省第二大天然淡水湖,也是西昌乃至全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的“母亲湖”,既调节西昌区域小气候,又是城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

 

20世纪60至90年代,由于围海造田、填海造塘、餐饮住宿等无序发展,近2/3的邛海湖滨湿地遭到严重破坏,滩涂和原生湿地基本消失,水鸟和本土物种减少,邛海湿地生态功能日趋降低,水质从Ⅱ类降至Ⅲ类及以下,当地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如何才能让城市发展与邛海生态保护协同共生?“修复一片湿地,救活一个湖,造福一方百姓”的治理理念,逐渐成为西昌人民的共识。

 

1997年,《凉山彝族自治州邛海保护条例》出炉,为依法治湖和保护邛海流域生态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有了法律支撑,退人、退房、退田、退塘,还湖、还水、还湿地的“四退三还”工程在邛海如火如荼展开,天保工程人工造林、退耕还林、邛海周边生态修复各类造林项目也接连启动,截至2021年11月,邛海累计实施人工造林11.816万亩。

 

在一系列治理措施的作用下,邛海水域及湿地面积从2006年不足27平方公里恢复到34平方公里,整个邛海的35公里湖滨带得到修复,环湖林草覆盖率达到92%,为多样生物的栖息繁衍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近年来湿地内共有维管植物498种、鸟类210种,其中2021年新增鸟类15种。在生态向好的情况下,邛海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有效保障了周边居民的饮水安全。

 

水质越来越好的邛海成了远近闻名的景区,游客纷至沓来,西昌市也因此形成了山、水、城相依相连的景观格局,城市宛如行走在山水之间,将独特的高原湖泊景观资源融合发展为优势生态旅游资源,探索出一条高原湖泊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之路。

 

 

发挥榜样的力量

 

 

综观这26个优秀案例可以发现:山东马踏湖,浙江下渚湖、浦阳江(浦江段)等案例,通过实施流域“治保用”系统治理、五水共治等措施,实现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安徽新安江(黄山段)、内蒙古哈拉哈河(阿尔山段)、北京密云水库、四川邛海、福建霍童溪(蕉城段)、泸沽湖(云南部分)等案例,注重立法保障、空间管控、流域协作、生态补偿、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长效机制建设,水质稳定保持为优良;青岛灵山湾、秦皇岛湾北戴河段等案例,强化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多措并举,提升海湾生态环境质量;盐城东台条子泥岸段、汕头青澳湾等案例,采取立法保护、网格化监管、公众参与、智慧化监管、科普宣传等保护监管措施,从严保护优良的海洋生态环境。

 

 

 

近年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通过大整治、大保护,让新安江尽显山环水绕的返璞归真之感。郑宏摄(人民图片)

 

 

 

泸沽湖里格半岛景色。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摄

 

可以说,每一个优秀案例中都如同一个榜样,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可供借鉴。

 

哈拉哈河是中蒙国际界河,也是呼伦湖两大源头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历史上,阿尔山市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而建,但由于环保意识淡薄、保护机制不健全、过度采伐导致流域森林覆盖率急剧下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无序采石挖沙导致哈拉哈河湿地及岸线破坏严重,生态空间被挤占,河道自净能力与河湖生物完整性持续变差。

 

在生态危机面前,阿尔山市开始转变发展方向,确立了“生态立市”的绿色发展理念,按照“水源涵养恢复+河流廊道修复+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产业反哺”的思路,实施了一系列流域修复治理工程,不断促进流域生态价值转化。

 

阿尔山市于2002年开始实施禁牧退耕,2012年林区实行禁伐,流域实施天保工程600万亩,公益林管护、封山育林、植树造林85万亩,水土流失治理10万亩,建立了樟子松封育管理区。阿尔山市结合河长制,将哈拉哈河的治理纳入全市的生态系统治理之中,经过多年持续努力,哈拉哈河流域生态系统全面恢复,水源涵养能力稳步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人水和谐景观全域显现。

 

哈拉哈河这条国界河流、口岸河流从因生态优良而兴起到资源枯竭而衰落,再到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转化的过程,既是以河湖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助力经济绿色发展转型的生动案例,也为国界河流打造品牌价值、塑造国际形象,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提供了借鉴参考。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聚焦各地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的突出问题、主要做法、治理成效、经验启示,宣传推广成效好、能持续、可复制的好经验好做法,组织开展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实地调研,充分发挥基层创新生动鲜活的榜样作用,推动形成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有机结合的工作体系,把我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服务领域
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