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看上去似乎是大势所趋的“个人碳账户”,未来诚有可能变声“生财之道”吗?
为了唤起更多群体对于环保的关注,为了尽早实现“双碳”目标,环保硬措层出。碳市场初建,碳交易来袭,气候投融资试点启动,在深挖之下“个人碳账户”这个新的发展方向也引发了一波新热潮。
聚焦个人碳账户
环保在线从搜索引擎上搜索“个人碳账户”,找到的相关结果超600万个。碳账户即为包含碳排放数据采集、碳核算、碳排放登记评价和场景应用等功能在内的额碳排放支持体系,个人碳账户的出现,目前来看是将个人的环保数据通过特定手段计入个人碳账本中,并通过环保行为的累积,兑换相应奖品。从全民低碳到全民减碳,可以预想我国的碳排放水平将实现连降。
个人碳账户“尝鲜”时刻已至!
2022年5月,成都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正式启动,计划于今年年内推出40个低碳消费场景,实现市民个人在各种具有碳惠天府线下标志的低碳消费场景中打卡并获得碳积分;
2022年8月,阿里巴巴发布“88碳账户”,淘宝上的个人绿色消费行为可转化为可见的减碳量;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湖南省分行近日发布湖南省首个个人碳账户平台“C邮记”,通过记录用户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减碳行为转换为“碳资产”,并用于公益慈善活动捐助、享受搭乘交通工具优惠及生活缴费优惠等;
……
正值个人碳账户开通的“尝鲜”时刻,碳普惠机制下的减碳价值将进一步提升。有网友发表观点认为,个人碳账户可能马上就要值钱了!
个人碳账户能走入“生财之道”吗?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当完成的减碳行为累积到一定量便可以享受该平台提供的各种实际优惠,并且在“个人碳账户”机制的不断完善下,减碳场景也将进一步扩大,并带动更多人加入减碳行动。此外,将眼界放大——将个人碳积分出卖给企业或将成为更高阶层的价值升级方式。如,北京的个人碳账户,通过国美电器、大中电器、苏宁电器等渠道购买指定家电,达到一定金额并投入使用,便可一次性获得该设备使用中的一个月累计的减排量,最高可达375千克。
对标企业来说,它们可以通过出售碳排额获利,个人为何不能通过出售碳排额度获利呢?毕竟目前已经有部分地区已经支持个人进入碳交易市场了。
目前,还需要待“个人碳账户”平台制度与标准的进一步统一与完善,营造一个更合理、更易公众参与的减碳世界,以发挥碳普惠在“双碳”目标下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