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黔合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2022碳中和领域十大新闻事件(国内篇)

发布时间:2023-01-04 浏览次数:0 编辑:zqhzxsj

人类历史,最残酷的事情莫过于灾疫与战争,没想到整个2022年都被这两大主题缠绕和交织。

年初爆发的俄乌战争,持续了近一年还没停歇,扰动全球能源安全神经,改变地缘政治,撬动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世界贸易格局和产业链为之重构。持续了三年的疫情,在2022年迎来管控最严格时期,也迎来放松管控的最佳窗口。

战争叠加疫情,同时穿插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噪音,加剧了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也使得2022年成为最艰难和最不确定性的一年。

站在2022年的终点回顾这一年,在不确定性中,唯一确定的是,全球在碳中和行动中找到了共识,在应对地球变暖中携手而行。各国加大了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布局,绿色工业革命和气候融资,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一抹绿色。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大基地建设,美国数千亿美元的气候法案补贴,欧洲的清洁能源替代计划,中东北非的氢能经济腾飞,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经济触底反弹的新希望。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前瞻未来。面对即将远去的2022,《环球零碳》广泛咨询专家意见,并通过广大网友投票,梳理和评选了2022年碳中和领域的十大新闻事件,分为国内和国际篇。

01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经建立

2021年10月2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对指导和统筹“双碳”工作起到纲领性作用。紧随其后于10月26日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作为“N”系列政策中的首要文件,对后续出台的“N”系列政策起到统领作用。

在“双碳”顶层设计框架明确之后,各有关部门制定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方案和支撑保障政策,包括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建材等分领域分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撑、能源保障、碳汇能力、财政金融价格政策、标准计量体系、督察考核等保障方案纷纷发布。各省(区、市)也制定了本地区碳达峰和碳中和实施方案。

2022年7月,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联络员会议,全面总结2022年上半年工作进展时表示,总的看,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各领域重点工作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良好开局。

02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出炉,大型风光基地建设提速

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黄河上游、河西走廊等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重点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等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重点部署城镇屋顶光伏行动、“光伏+”综合利用行动等九大行动。

作为“十四五”新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快推进。

2021年12月,国家公布第一批风光大基地下项目清单,共计50个项目,总规模达97.05 GW装机。今年2月,发改委、能源局下发《以戈壁、沙漠、荒漠为重点地区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计划到2030年,规划建设风光基地总装机约4.55亿千瓦。

今年11月29日,发改委发布消息称,目前第一批9500万千瓦基地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印发第二批项目清单并抓紧推进前期工作,组织谋划第三批基地项目。

03 电力现货市场“基本法”征求意见,全国统一电力现货市场要来了

11月2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规范电力现货市场的运营和管理,依法维护电力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推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建设。

《基本规则》明确推动储能、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和新能源微电网等新兴市场主体参与交易;提出构建容量补偿机制;明确了辅助服务费用的疏导,电力用户获得公平的输配电服务和电网接入服务等。

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是国家层面首次出台电力现货市场规则性文件,被认为是电力现货市场“基本法”,对参与市场主体、市场衔接、信用管理等作出细则性要求,将推动电力现货市场从试点走向全国。

04 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建成投产,首批零碳电池出炉

远景科技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首创“零碳产业园”模式,于鄂尔多斯落地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并于2022年4月8日正式建成投产。

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集成了绿色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成为绿色工业革命的基础单元,每年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亿吨,创造千亿元产值,有助于中国实现区域平衡发展和共同富裕。

基于在鄂尔多斯的成功实践,远景正在全国多地推广和落地零碳产业园。此外,中国零碳产业园模式正陆续在英国、西班牙等国家落地,为当地可持续经济、就业、环境带来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4月22日,远景科技集团旗下的远景动力正式发布了国际首批“零碳电池”,并获得权威认证,为全球领先电动汽车OEM提供零碳电动化转型支持。

远景动力供货欧洲市场的EAHE2201A型号锂离子动力电池进行了从原料开采、加工、包装、运输到生产的碳足迹分析,并通过绿电应用和碳汇采购的方式进行抵消,获得国际权威认证机构TüV南德颁发的“碳中和认证(PAS2060)”,这也是TüV SüD 在动力电池领域颁发的第一张碳中和证书。

05 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8月29日,中国石化宣布,我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正式注气运行,标志着我国CCUS产业开始进入技术示范中后段——成熟的商业化运营。该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对搭建“人工碳循环”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将为我国大规模开展CCUS项目建设提供更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技术数据,有效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这个项目的碳捕集环节,实现全部设备国产化。在碳利用与封存环节,中国石化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在注入端,针对液态二氧化碳易气化外排及多井同时注入计量分配难度大的难题,胜利油田攻关研发全密闭高效注入技术,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注入系列装备,破解了“零排放、低温计量、分压分注”等核心技术难题。

06 中国首颗碳星发射成功,我国碳汇监测进入天基遥感时代

2022年8月4日11时08分,我国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成功发射。

这颗“碳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抓总研制,将广泛应用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陆地生态和资源调查监测、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监测评价、大气环境监测和气候变化中气溶胶作用研究、灾害监测评估、农情遥感监测等。我国传统的碳汇测量主要依靠人工对森林植被进行抽样监测,为了让中国森林碳汇迈向天基遥感时代,卫星研制团队花了十年时间铸星。

碳星将在碳储量监测、生态资源详查、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监测评价等方向提供遥感监测服务,为“美丽中国”发挥遥感力量,提高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07 长江流域遭遇61年最严重干旱,水电外送大省四川闹电荒

2022年7月以来,极端热浪席卷中国南方部分地区,长江流域遭遇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出现罕见的“主汛期反枯”。

川渝成核心灾区,四川遭遇了历史同期最高极端高温、最少降雨量、最高电力负荷“三最”叠加。在此情况下,水电大省四川首次在丰水期出现严重缺电,给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制约性影响。有分析认为,干旱缺电问题恐令中国经济前景雪上加霜,甚至威胁“世界工厂”地位。

“水电大省为何会缺电”引发广泛讨论,除了短期内出现的极端天气因素,也有电源、电网等方面中长期形成的结构性因素。有专家提出,四川水电发展很快,但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没同步跟上,导致水风光多能互补跟不上。此次缺电也暴露了四川相关硬件建设(尤其是电网和储能设施)的一些不足。

08 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发电,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建成

12月20日,世界技术难度最高、单机容量最大、装机规模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产发电。至此,白鹤滩水电站16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标志着我国在长江上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三峡集团在长江干流建设运营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巨型梯级水电站,共安装110台水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7169.5万千瓦,形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6座水电站联合调度、协同运行,年均发电量可达3000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9045万吨,有效缓解华中、华东地区及川、滇、粤等省份的用电紧张,为“西电东送”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能源局表示,白鹤滩水电站全部建成投产,对我国水电开发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拟依托流域梯级水电调节能力,通过多能互补、一体化开发等方式,带动周边6000万千瓦以上的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开发,进一步打造金沙江下游清洁能源走廊,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09 北京冬奥会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冬奥会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低碳管理,贯穿在北京冬奥会筹办全过程。北京冬奥组委与主办城市政府共同努力,积极推动低碳项目建设,充分应用低碳技术,通过光伏和风能发电的低碳能源利用,低碳场馆建设、低碳交通、低碳办公等低碳管理措施,采取地方捐赠林业碳汇、企业赞助核证碳减排量等方式实现碳补偿,圆满兑现北京冬奥会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北京冬奥会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

此外,北京冬奥会还建立了覆盖基线/实际排放量核算、减排量核算及抵消全流程的碳中和方法学。这不仅对未来其他城市举办奥运活动提供借鉴,也为中国企业和其他重大活动提供了低碳样本。

10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发布,氢能企业融资火热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同时,明确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

此外,规划提出到2025年使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至20万吨/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等目标。

在氢能源产业链受到政策加持背景下,国内氢能源产业一改往日缓慢推进的状态,头部公司纷纷启动IPO,证券化进程明显加快。

除了亿华通即将完成A+H上市、国鸿氢能已经递表港交所外,其他玩家也在趁热打铁,加紧在一级市场融资。治臻股份、国富氢能等多家氢能企业也发起IPO冲刺,但因为各种原因遭遇IPO“撤单”。

国氢科技宣布完成B轮融资签约,融资金额45亿元,投后估值高达130亿元,成为当前国内氢能行业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

 


服务领域
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