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黔合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生态环境统计管理办法 • 政策解读② | 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坚实生态环境统计支撑

发布时间:2023-02-09 浏览次数:0 编辑:zqhzxsj

 生态环境统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加强和规范生态环境统计管理,为生态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服务支撑。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生态环境统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对生态环境统计工作提出新要求,要深入认识《管理办法》修订出台的重大意义,切实做好《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管理办法》修订出台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修订出台《管理办法》是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行动,将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重要制度保障,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的必然要求。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统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确保统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生态环境统计制度建设既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也是统计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修订《管理办法》,就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科学指引,将习近平总书记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地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中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加全面、细致、可靠的生态环境统计基础支撑。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新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强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当前,我国污染防治触及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统筹谋划,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需要协同推进,新污染物治理与传统污染物防治工作交织,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在此背景下,2006年发布的《环境统计管理办法》已很难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必须对文件进行修订,以满足新要求、适应新形势,发挥生态环境统计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支撑作用。

 

  保障生态环境统计质量,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关键环节。生态环境统计制度体系和管理体系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有机整体的基础性保障。生态环境统计数据客观反映了生态环境治理进度和成效,只有应用真实准确的生态环境统计数据,才能更好发挥现代环境治理效能。此外,自2019年起,党中央、国务院授权国家统计局对各地各部门开展统计督察及“回头看”。新修订的《管理办法》以独立章节增加了监督检查有关要求,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计督察安排部署的同时,将进一步有效防范生态环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高质量保障生态环境统计工作。

 

二、准确把握新修订《管理办法》的突出特点

 

  生态环境统计是生态环境系统承担的部门统计工作。40多年来,生态环境系统逐步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生态环境统计管理制度体系。作为这一体系中的重要制度文件,《管理办法》的修订以依法依规开展统计为前提,以发挥统计资料作用为目标,以落实统计调查制度为主线,以提高统计质量为重点,以强化统计工作责任为保障,在原有管理办法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管理要求,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是强质控。数据质量是生态环境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只有依托质量过硬、内容完整、时效性强的生态环境统计数据,才能综合把握生态环境状况、科学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合理制定目标规划、有效开展评价考核。《管理办法》的修订将生态环境统计质量控制作为核心要求贯穿始终,明确提出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统计调查对象及相关人员保障数据质量的职责,围绕过程管理、监督检查、奖励惩罚各个环节对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作出明确规定,使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得到保障。

 

  二是顺机制。生态环境统计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必须明确并压实生态环境统计综合机构和相关职能机构职责,明晰相关工作程序要求,扎实提升统计工作效能。《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统一领导、分级组织、分工负责的统计管理体系,理顺了企业填报、逐级审核汇总、按规定统一发布的工作机制,新增统计调查的组织实施有关规定,填补了原有管理办法的空白,规范了生态环境统计工作流程,有助于形成有序推进、长效落实、事有人管、责有人担的良好格局。

 

  三是重应用。善于获取数据,更要善于分析数据、运用数据。坚持以应用为本、以服务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发展方向是做好生态环境统计工作的重要原则。《管理办法》对拓展生态环境统计成果应用提出具体要求,强调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提高生态环境统计信息挖掘、处理和分析能力,提供多样化数据产品,使生态环境统计能够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多领域、多维度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此外,为顺应生态环境治理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管理办法》还对生态环境统计信息化建设提出要求,注重以先进技术方法提升统计数据分析应用水平。

 

  四是减负担。破形式主义、减基层负担,才能更好引导基层把更多精力真正用在工作推动落实上来。新修订的《管理办法》注重优化统计调查项目顶层设计,最大限度控制非必要的专项统计调查,尽可能减少统计调查频率,缩小调查规模,减轻企业与基层的填报任务量。通过完善生态环境统计信息系统,强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切实减轻基层和企业负担。

 

三、切实抓好《管理办法》贯彻落实

 

  《管理办法》的修订出台为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统计工作提供了重要契机和有力抓手。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抓好《管理办法》组织实施,持续深化生态环境统计改革,推动生态环境统计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有关企业、单位、个人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按要求认真做好生态环境统计各项工作。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防范生态环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各方履职尽责。生态环境统计综合机构和相关职能机构要立足职责、明确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提升工作实效。

 

  二是强化制度牵引、实现集成增效。以《管理办法》实施执行为带动,加快推动构建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任务相适应的完备生态环境统计制度体系,持续提升统计技术体系科学性、质控体系有效性、信息发布时效性、统计报告权威性,加速凸显生态环境统计改革成果。要加强生态环境统计与环境监测、排污许可等领域协调联动,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等有关领域基础统计工作,促进各项制度协同增效。

 

  三是加强学习宣传、提升基础能力。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学习《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地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培训和指导帮扶,确保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和统计调查对象都能理解好、把握好、落实好有关要求。加强生态环境统计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支持,提高基层生态环境统计人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保持生态环境统计队伍稳定。提升统计信息化水平,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管理办法》有效实施创造更加有利条件。


服务领域
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