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环保圈”看来,疫情可能也只是环保产业业绩下滑的一块“遮羞布”。从长期来看,传统污染治理市场日趋饱和、拐点已到,其实才是整个产业发展失速的真实原因。
刚刚过去的2022年,环保产业经历了“最惨的一年”。据“环保圈”不完全统计,根据44家环保上市公司披露的2022年业绩预告,有31家企业净利润都出现下滑,占比高达70.5%。七成环保企业净利润下滑,原因到底是啥?大部分企业把它归结为了疫情,是疫情导致了环保企业市场开拓受阻,人员流动受限,项目施工停工,产品订单交货也颇受影响。
而在“环保圈”看来,疫情可能也只是环保产业业绩下滑的一块“遮羞布”。从长期来看,传统污染治理市场日趋饱和、拐点已到,其实才是整个产业发展失速的真实原因。
1 疫情“遮羞布”
2022年环保投资项目其实更多了
不可否认,2022年,疫情确实给环保产业带来了很大影响。东珠生态就表示,2022年全国新冠疫情反复,公司所在地区及大部分项目所在地封控频繁,导致公司本年度新承接项目较少,在建项目物流受阻,用工困难,项目材料的发送及运输、项目施工进度等均受到严重影响,项目进展缓慢,项目验收、审计等工作严重滞后。
再以垃圾焚烧企业为例,疫情管控还会导致部分区域统筹垃圾无法进场,进厂垃圾量减少,产能利用率下降,进而导致垃圾焚烧厂收益减少。疫情对环保企业的影响,尤其体现在回款方面。以卓锦环保为例,疫情影响下,政府、地方投资平台及企业类客户普遍资金紧张,公司回款缓慢。于是不得不按照会计政策进行坏账计提,产生的合同资产减值约为700万元,信用减值损失800万元,总体影响高达1500万元。
不过,有意思的是,根据和君咨询生态环保事业部统计,2022年生态环境相关投资类项目其实并不少,全年一共有588个,总中标金额达5637亿元。
这个数字,比2021年同比增长了72%,三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9%;总中标金额更是同比大涨131%,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7%。也就是说,2022年环保产业其实并不缺项目。与大家的感受相反,2022年其实是过去3年中环保投资项目最多的一年。
而疫情对环保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他几个方面——市场开拓受阻,新项目减少;人员流动、物资流动受限,原材料涨价;项目施工缓慢,部分月份停工,产品订单交货也颇受影响。
环保圈特约撰稿人“环保老岳”曾经表示,疫情其实像是个“催化剂”,把原来需要几年的演变过程缩短在几个月之内发生。以前环保产业的变化是“温水煮青蛙”式的,企业感受不明显。而现在则一下子呈现在你面前,让你很难受。所以,2022年环保产业的糟糕表现,其实不能完全怪疫情。相反,我们还应该思考,疫情究竟把产业哪些深层次的问题暴露了出来?我们能够从疫情中吸取什么教训?
2 传统环保市场日趋饱和
污水、垃圾等领域拐点到来
事实上,环保产业真正的危机,其实是传统环保市场的日趋饱和。
最典型的一个细分领域就是大气。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贺克斌表示,按照他们的模型推演,传统的大气污染减排方式到了2030年就会到达“极限”,显得后继乏力。产业层面的感受也非常明显,最典型的就是空气净化器行业。随着雾霾的消散,这个行业早已没有了昔日的火爆,诸多企业倒闭,剩下的也不得不寻求转型,“污染没了产业也没了”。
水污染治理领域也相似,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表示,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我国的水环境已经发生“转折性”变化,中国的水环境理化指标已经和中等发达国家差不多了。
未来,要由“水污染防治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流域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力争在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考核、生态用水保障方面取得突破。也就是说,传统的“水污染防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未来的工作重点将逐步转移到“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考核、生态用水保障”三个新领域。
固废方面,情况也差不多。去年“环保圈”曾经统计过,2019年上半年的时候,全国新增垃圾焚烧项目还是47个,处理规模合计5.59万吨/日;可到了2022年上半年,则变成了新增项目26个,处理规模合计2.01万吨/日。4年时间,全国新增垃圾焚烧项目个数和处理规模分别同比下降45%和64%。受此影响,垃圾焚烧企业不得不开启了“花式自救”之旅。以垃圾焚烧协同处置/技改为例,去年上半年就多达24起。
辰于咨询公司分析,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一些环保细分市场的发展已超出预期,有望提前到达拐点。这些提前到达拐点的板块,包括供水、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废弃物、环卫等。
对于这一结论,相信很多同行也感同身受。过去十年,是中国环保产业“大跃进”的十年,我们用短短的十年时间,弥补了中国几十年发展的短板。
而“大跃进”的一个副作用就是——随着多个领域的短板逐渐补上,在传统的污染治理市场中,留给大家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少了。套用一句著名的话,如果大家还守着传统的那“一亩三分地”,那么2022年可能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3 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提前布局应对产业大变局
综上所述,2022年环保产业出现业绩惨淡的情况,直接原因看起来是疫情,其实深层次的原因还是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期,传统污染治理市场日趋饱和,到了需要切换思路的时刻。面对这一局面,环保企业应该怎么办?一个重要的出路就是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守着传统的业务没饭吃,那就寻找新的增量。进入“十四五”,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由“坚决打好”变成“深入打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细分领域逐步释放了出来。
以水务赛道为例,按照张波司长的说法,虽然传统的“水污染防治”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但“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考核、生态用水保障”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短板,未来要加大投入。
而政府的投入方向,就是环保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需求,有资金,自然就会有业务,有业绩。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有个别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以格林美为例,他们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亿元-14.77亿元,同比大增30%-60%。
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就是因为格林美的新能源业务领跑着增长,其核心产品——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材料的出货量超过了14万吨。
未来,都有哪些新赛道有望成为环保产业的“第二增长曲线”?去年底,“环保圈”曾经给大家盘点过2022环保产业的十大“新蓝海”,其中如管网、污泥、无废城市、新能源等,很多都将是“万亿级”体量的。而且,相比那些已经成熟的污水、固废市场,这一领域的市场竞争格局还没有固化,给新来者留出了很大的上升空间。
如果能够较早地参与其中,积累起技术、经验和品牌等,未来等到这些工作大面积铺开的时候,相关企业就能获得一定的领先身位,从而在新赛道中收获新的增长。希望每家环保企业都能够居安思危,看清未来的大势,从而提前做好布局,应对即将到来的产业大变局。